谈人生目标与追求

人活着总要有些盼头。这个盼头可以是期望体验的事,也可以是希望达到的状态,我们称之为目标或者追求。

年幼时着实是没有什么追求的。毕竟什么都还没经历,还不知道地球Online的玩法和目录,但又不得不被“教育”成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便只好用流芳千古的科学家们作为自己的偶像。可是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追求名垂青史,随着对世界的认识,一个人的追求是会变的。

过去的十几年里,“成功学”——虽然我并不认同这是一门学问,以商店畅销书,或者中小学生作文素材等形式红遍了大江南北。仿佛每个人都追求成功,仿佛成功是对一个人最高地褒奖。人们急切地追求着什么,却不知其到底为何物。这种急切包含了一种投机取巧,大众价值观不再认同努力奋斗是唯一标准,而变得更“市场化”,将成功作为唯一的奋斗目标。在这波投机取巧的浪潮中,去指导大家如何投机取巧或许是唯一真正成功的,正如当年成功学书籍大卖、近来加密货币热潮中起起又伏伏的空气币,以及那些不断贩卖焦虑试图卖给你知乎live的人。

究其根本,价值观的单一性是造成人们狂热追求、极度焦虑和极度脆弱的核心原因。人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活法,没有标准的高下判别。追求的东西也可以千差万别,而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千篇一律的金钱主义。以前有一次在火车上听到两个中年妇女的对话,A讲自己很讨厌赵本山,说他贫嘴不讨喜,这时B说,人家贫嘴但是人家有钱啊。我讨厌B的价值观,并希望未来的自己也一直讨厌这种观念。

在我看来,如果不追求本心那么人生就毫无意义。这个观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本心,二是追求本心。前面也提到了,人的观念是会变的,也是可以被灌输的,比如经历过红色教育的人可能更倾向于认同自己作为社会主义螺丝钉的存在。这里并不探讨思想的可靠性,如缸中之脑这种无法论证的假设;这里探讨的是思想的逻辑严密性——我的本心应当是我的的确确发自内心的想法,由我的“公理”和“推论”所得到。比如我的世界中“公理”的一条是:我应当无条件地认同自己的存在。那么就可以推出我是反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如果有人试图用经济、资源等问题试图论证计划生育的正确性,对不起,我不接受,我不认同没有我的世界,即便它可能达到了所谓的共产主义阶段我也不认同。我认为我的追求、我的本心也应当是逻辑严密的。

说到这里,有一种“何不食肉糜”的感觉。毕竟更高层次的需求需要建立在富足的物质基础上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追求本心是要有物质支持的;而获取这些物质资源需要遵循社会的规则,抱着就算是屎也要吃下去的决心去做并不想做的事情。和中国的教育体制有点像,你想学到你喜爱的东西,但你必须先放下它,去花费十多年时间去准备一场考试。在这个走“弯路”的过程中,保持价值观独立性是很难的事情:有的人放弃了最初的坚持,反而变成了自己当初最讨厌的人;有的人厌恶你追我赶的竞争选择了安逸的养老生活。所以如果日后我物质基础还不错,那么我一定会鼓励我的孩子去探索自己喜欢的东西,即便是不那么“成功”,能够遵从本心并且付诸实践,这便不枉今生了。

如果说我的本心是什么,我并不希望成为谁的螺丝钉,也不想平平淡淡地进入easy mode完成游戏;目前的想法就是保持开心,并在此前提下搞出点有用并且work的东西,以及搞点没用但是有趣的事情,如果可以,尽力让这个世界更加自由、友好一些。Remember ME。

fuck the world, i'm a panda